“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气象局与河南省政府联合共建的重点开放实验室,以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和农业气象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在现代气象中的应用。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研究和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气象科研业务发展和专业人才成长,实验室设立了开放研究基金项目,支持开展重大气象灾害精密监测与精准预报、农业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气候变化适应相关技术开发与研究,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科研业务人员积极申报。
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报采取招标及自由申报两种方式进行。其中招标课题的申报者须根据实验室设定的项目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及达到的考核目标,填报项目申报书;自由申报课题根据实验室所列的资助范围自主选题申报。实验室组织对招标课题及自由申报课题进行综合评审,确定是否资助。
一、招标项目方向
1.冬小麦干旱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
研究内容:(1)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处理与干旱遥感特征挖掘。高效处理无人机获取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不同传感器优势信息,精准挖掘能敏感反映冬小麦干旱的关键特征信息。(2)构建冬小麦干旱遥感监测模型。构建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量反演模型,将提取的遥感特征信息转换为表征田间尺度的冬小麦实际水分状况指标。考虑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干旱响应的差异性,具备时变适应性。(3)遥感监测精度验证与时效性提升。客观、定量验证无人机遥感监测干旱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的实时性。
约束性考核指标:构建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冬小麦干旱监测模型,实现灾害定量化评估;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3篇。
2.不同涝渍胁迫对花针期花生的生理特性影响及灾后恢复技术
研究内容:(1)不同涝渍胁迫梯度对花针期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基于不同涝渍胁迫强度实验,进行花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揭示花针期涝渍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影响机理。(2)花生花针期涝渍胁迫灾害指标构建。分析不同涝渍胁迫强度下的花生产量结构和品质特征,构建基于灾变过程的综合涝渍灾害气象指标。(3)灾后恢复技术筛选与优化。确定不同恢复措施的效果评价,分析各项恢复技术对生理功能修复及产量补偿的作用。
约束性考核指标:构建基于生理性灾变过程的涝渍灾害气象要素指标体系;针对中度重度涝渍灾害,建立不同的恢复性措施效果评价机制。发表SCI或核心期刊论文2-3篇。
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河南秋粮作物渍害监测识别技术
研究内容:(1)关键特征参数提取。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融合技术,通过时空对齐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提取主要秋作物渍害敏感特征。(2)秋作物渍害监测模型构建。结合动态阈值和混合智能建模方法,构建快速高效的农田渍害监测模型,实现高精度的灾害监测与验证。(3)渍害影响综合评估。生成一套覆盖河南省秋粮主产区的渍害数据集,基于多源信息开展秋作物渍害影响分级评估。
约束性考核指标:开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渍害监测算法1套,准确提取受灾面积;绘制2020-2025年河南省秋粮作物渍害分布图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3篇。
4.融合物理理解的河南省分级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1)关键预报因子筛选。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指数和物理量,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物理量参数对一般短时强降水(20-50mm/h)和极端短时强降水(≥50mm/h)的敏感性,筛选关键预报因子。(2)厘定因子权重系数。基于分级短时强降水样本,与同时段ZY-RUC或者CMA-SH9模式初始场进行时空匹配,提取相关物理量建立数据集,确定权重系数。(3)构建分级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应用连续概率预报方法,建立河南省不同等级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并在汛期进行业务试验。
约束性考核指标:建立0-24h河南省分级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1h;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
二、自由申报范围
1.粮食安全生产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
(1)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监测,风险动态评估技术
(2)农业天气灾害预报、影响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
(3)高标准农田智慧气象保障技术研究及应用
(4)作物品质监测预报技术及应用
2.生态文明建设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1)农作物生长及环境参数的反演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
(2)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作物品质等遥感监测技术
(3)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3.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技术
(1)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评估技术
(2)气候生态价值实现技术研究
(3)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作物病虫害的影响研究
4.乡村振兴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
(1)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研究
(2)金融气象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究
(3)区域特色(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4)农业气象装备研发、智能感知及传输技术研究
5.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
(1)强对流智能识别与精细化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2)智能数字预报的气象要素融合技术研究
(3)强降雨中期延伸期预报技术研究
三、申报对象
具备博士学位、高级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特殊优秀人员,须有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四、注意事项
1.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自由申请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3万元左右,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4-6万元,具体由学术委员会审议决定。其中申请合作研究课题要求至少有一名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参与,并明确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和经费数额。
2.申报者需填写《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申请书》(附件1)。实验室将组织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
3.获得项目资助者应按要求签署项目合同书。项目执行和结题验收等按照《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附件2)进行管理。
4.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8月25日(以邮戳为准),需提供申报书电子文档及一份纸质文档(A4纸打印,加盖依托单位公章)。
联系人:李树岩
联系电话:0371-65963596
邮箱:zhdshysh@126.com
收件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交叉口气象局人影楼
收件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