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25年“中秋国庆”重现“双拼假期”,8天长假也是亲友团聚、游山玩水的欢乐时刻。为守住这份温馨美好的节日氛围,促进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同时督促商家诚信经营,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近期市场消费特点和往年节日消费热点,发布中秋、国庆节消费提示:
一、月满中秋饱口福,菊香蟹肥味蕾美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或者具有食品生产经营资质、品牌信誉度高的糕点专卖店,谨慎购买“私人定制”“个性化”月饼。购买前,务必检查月饼包装是否完好,查看标签标识是否标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购买后应按照包装标签方法贮存,选择温度、湿度等适宜的贮存环境。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购买蟹卡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谨慎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蟹卡。购买前,务必仔细查看蟹卡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提货流程和售后条款,并对包装上缺乏企业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蟹卡保持警惕。收到蟹卡后,要仔细核对螃蟹的规格和质量,并妥善保存相关凭证。同时,关注提货方式与时间,以确保能依需提货。
二、理性购物不后悔,谨防促销落陷阱
“双节”期间正值商家销售旺季,部分商家推出“打折促销”“满减赠送”“清仓秒杀”等促销活动,广大消费者要科学理性,按需购买,仔细了解商品品牌、质量、样式、计量、店家承诺、售后服务等信息,警惕商家“降价商品不予退换”的伎俩,降价商品享有同正常商品一样的售后服务保障。理性克制看待“直播测评”和“带货术语”,不要被主播的煽动性言语和滤镜技术带乱节奏。慎重选择预付卡消费,尽量不要一次性充值金额过高,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不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三、外出旅行别马虎,有备无患乐出游
节日期间外出旅游要做好规划、安全出行。跟团游的消费者请选择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务必签订旅游合同,仔细阅读行程安排、食宿标准、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对于一些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要选择“低价游”“零团费”旅游产品,不轻信远低于市场价的旅游产品。选择自驾游的旅客,提前做好功课,规划线路,安排好交通、住宿,注意出行安全。
四、珠光宝气显华贵,饰品选购有门道
今年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跟风囤货应谨慎。黄金珠宝饰品属于贵重物品,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场或门店购买,饰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同时要货比三家,当面确认好黄金珠宝饰品的质量、重量、款式等信息,并注意索取购物小票等消费凭证。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欺骗,“黄金免费换”“零工费换新款”等销售话术可能存在陷阱,参加节日促销、以旧换新等活动前需详细咨询活动规则。同时,要高度警惕商家发布含有对未来收益或者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的违法广告。若以保值投资为主,优先选择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若以装饰佩戴为主,可考虑“一口价”饰品,但需接受其较低的保值性。
五、节日聚餐重安全,勤俭节约不含糊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和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就餐。点菜时要适量,节约用餐,杜绝铺张浪费。点餐前要查看菜品价格,结账时再查看消费明细,担心餐馆提供预制菜的应当面咨询并约定,做到明明白白消费,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家庭聚餐时,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蔬果、水产品及未经检疫的肉制品,加工食物时务必做到烧熟煮透。网络订餐时应选择已公示有效证照、顾客评价好、距离较近的餐饮服务单位订餐,谨慎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食品,收货后及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受到污染或变质。
六、住宿预订很重要,评价信息得查看
节日期间,消费者通过在线旅行平台或票务平台预订酒店民宿时,不要被“全网低价”“准五星级”等宣传迷惑。消费者可通过查阅预订平台相关酒店开业和装修时间、配套设施、可否免费取消预订等信息以及社交平台体验评价,作出综合考虑后再下单。预订酒店房间成功后要及时与酒店进行确认,避免出现预订遗漏、无法履约的情况。对宣传页面和订单信息要及时截图留证,以防商家临时涨价或变更。
当认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理性维权,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处理,若协商不成,可及时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等渠道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