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多领域亮眼数据凸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9月16日上午,我市召开2025年“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促局等部门分别通报了“十四五”时期各自领域发展成就,并回答新华社、人民网等10余家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的提问。

“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建立“人社为企服务专员”机制、缺工分级响应机制,实施新一轮“创业铜都”行动,推动建成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载体25个,2023年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持续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开展百校百企“云约会”、百名博士铜陵行、铜陵籍学子家乡行等系列活动,近三年累计招引各类高校毕业生预计超7万人。实施“产业八条”“铜都十条”等人才政策,全面推进“技能铜都”行动,近三年技能人才总量年均增长2万余人,引进博士后超52人。推深做实“打包办”、联办、就近办等社保经办改革工作,有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锚定交通强市战略目标,我市持续完善公路网络,德上高速枞阳段建成通车,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天天高速铜陵段今年年底建成,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今年底可达230公里。预计建成“四好农村路”2550公里,改造危桥26座,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水运通达能力持续提升,金城码头、兴港码头3个万吨级码头建成投产,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航线通航运行,实现江河海连通,2023-2024年铜陵港货物吞吐量连续两年突破亿吨。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通4条“岛际乡村振兴公交线”、7条市际毗邻公交等公交线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获评全域5A级,成功创建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我市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抓手,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新建新型阅读空间22个,完成20个公共文化空间升级改造;实施“铜都好戏”、送戏进万村等面向基层的文化惠民项目。文物非遗保护取得新突破,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入选首批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成功举办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枞阳腔(吹腔)保护传承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原创大戏《汤生与鹂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全域格局加快形成,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铜陵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五条风景廊道规划并启动建设,铜官山1978文创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我市与长三角7市区签订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协议,建立市场监管领域6项协作机制。首创“经营主体身份码”,持续完善“微改革”,打造准入“一网通”+准营“一件事”+退出“一次办”的数字化监管服务新生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71万户。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集成开办餐饮店等5类业务实现“一窗受理”,审批环节由3个减至1个,时限压缩了82%至5个工作日。同时,扎实推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高价值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列全省第四,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地市级市场监管领域“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制定首个无理由退货领域市级地方标准。

我市聚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在全省首家编制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率先建立涵盖95项指标的民营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研发“铜陵政企通”云服务平台,实现“四网融合”和涉企政策“免申即享”,累计发布各类政策3345件,兑现产业扶持资金8亿余元,惠及企业3000余家次。全省首家出台《铜陵市企业突出贡献人士VIP服务卡制度》,率先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设立“铜陵市企业家日”。此外,创新运行“民企之家服务站”,累计收办企业问题诉求1.7万余件,办结率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