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普洱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24日
(本文有删减)
普洱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文化思想和总书记 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旅游城市建设,以优质旅游资源转化利用、重点旅居地产项目转型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一)补齐综合交通短板。争取瑞孟高速临沧至孟连段联网收费立项请示获批实现通车,加快推进勐绿、孟勐、南云、景宁、碧双高速及国道G219普洱境内4段建设。争取开工临普铁路、G5617临勐高速双江至澜沧段及国道G676、国道G677、国道G213刀光寨至大开河公路等项目。推进农村公路新改建,推动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思茅机场搬迁和景东机场新建前期工作,争取逐步开通主要客源地航线。优化市内公交、旅游专线布局,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二)提升城市品质。补齐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市政道路、两污、供排水、充电桩等短板,打通城市断头路,创新建设产业街区、商务街区,完善城市公园、运动健身、主题街区等,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生态修护,强化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打造尺度空间宜人的城市形象。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整合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项目资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农村“两污”治理、厕所革命、产业发展,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建设特色化、差异化的休闲步道、非遗工坊等特色乡村空间,打造兼具生态居住与文化旅游功能的旅居乡村。
二、优化旅游产品业态供给
(四)盘活优质旅游资源。提升茶马古城古道、遗址公园、太阳河森林公园、普洱茶小镇、南岛河咖啡庄园集群的业态供给和运营水平。合理开发利用梅子湖周边、北部湿地公园、洗马湖周边等城市公园,开发城市咖啡公园休闲度假产品。采取合作、重组等方式,提升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蓝眉山、亚太森林组织基地等运营水平,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茶马古道、景迈山文化价值研究,提升文化价值内涵。各县(区)要摸清旅游资源情况,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加大项目策划包装。
(五)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着力破解资源盘活、企业运营、集体组织、农户参与、利益分配等问题,推进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领建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康养、文创、户外运动、科普研学、特色体验等特色化、差异化、标准化的乡村旅游精品。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融”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行“乡村CEO”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真正让农家成为经营场所、农民成为经营主体,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稳定增收。
(六)打造旅居普洱产品。着力打造休闲度假、生态康养、避暑避寒为重点的旅居目的地。培育春风云庭、普洱茶小镇、福莲山居、昆铁茗园等康养旅居地产,提升城镇旅居品质。引导全市房企推广精装、简装、定制化装修及“旅居型精装房”等多类型产品。培育引进专业化旅居市场主体,提升闲置房源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农文旅深度融合,优选建成老爪箐、大荒地、景迈山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居重点村,力争旅居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支持通过闲置房产盘活、酒店民宿短租等模式,创新开发第二居所、旅居公寓、数字游民社区等旅居产品,重点提升主客共享的休闲街区、购物中心、特色市场等商业设施,休闲广场、文博场馆等文化设施,运动场(馆)、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和完善便捷、高效、优质、舒适的“15 分钟生活圈”。探索建立旅居创业平台,成立普洱市旅居行业协会,搭建服务平台,规范旅居市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七)做好“+旅游”文章。做精美食旅游,挖掘地理标志性食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美食,创新普洱茶餐、百草根、马帮菜、佤味牛皮等特色美食。做优茶咖旅游,探索“茶咖庄园+体验+游学”发展模式,打造特色茶饮咖饮空间,创新茶咖文化消费场景。激活研学旅游,发展茶咖研学、生态研学、科普研学、红色研学等产品,推出优质研学旅游营地基地和课程,培育研学旅游品牌。拓展体育旅游,招引专业化探险俱乐部和运营企业,发展马拉松、越野、骑行、漂流、野钓、低空飞行等户外运动,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品牌活动,培育省级或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发展康养旅游,提升健康管理和医疗急救服务水平,研发特色健康产品,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助力建设一流康养目的地。做热节庆旅游,全链条策划组织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提升民俗节庆活动化水平,丰富重大节庆期间旅游业态产品,常态化举办彩云市集、非遗购物、美食品尝等活动,打好主题活动“经济牌”。
(八)补齐线路产品缺项。依托沿边高速、昆曼大通道,打造串联普洱、版纳、临沧、大理的大滇西旅游环线产品。以古城古道为核心,串联茶咖庄园、历史街区、景区景点,培育茶咖主题旅游线路。依托景迈山,开发“ 绿三角”旅游线路。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推出民族共同体红色旅游线路。串联文博场馆、非遗传承基地、非遗工坊等场地,推出文博主题线路。鼓励旅行社开发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科普研学旅游、茶咖潮玩游、世界文化遗产游等特色鲜明、市场认可度高的本地旅游线路产品,并上线携程、去哪儿、飞猪、抖音、小红书等OTA平台。
三、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九)盘活提升存量空间。引导商业综合体、商圈、景区、街区、文博场馆等打造特色创意市集及沉浸式体验空间,嵌入音乐演艺、文创、剧场、展览、特色书店、运动健身、文化主题餐饮等业态。合理利用腾退空间、闲置用房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搭建普洱特产销售平台。开发原产地品牌特产,研发普洱特色旅游商品、文创纪念品等伴手礼,挖掘、培育、申报一批“老字号”、“老品牌”。探索搭建地方优质特色旅游商品供应链体系,支持有一定基础的超市、电商供应链、优质农特产品企业与景区景点、度假型酒店、休闲街区等合作,开设特色旅游商品销售门店、专柜、无人售货点等,塑造普洱旅游商品品牌。贯彻促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助力普洱特色商品销售。
(十一)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支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色步行街区丰富商业业态,拓展夜购消费空间,举办民俗演艺、情景演出、灯会、光影秀等活动,因地制宜发展潮汐市场。延长热门景点、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十二)打响“跟着演艺游普洱”品牌。发挥演艺经济在繁荣文化市场、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立足普洱实际,打响“跟着演艺游普洱”品牌,将普洱市打造成为演艺旅游重点城市。
四、提升服务管理质效
(十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培育文艺精品力作,扶持现实题材创作,推出更多契合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引进精品剧目。推进全民阅读,创建“阅读之城”,建设“书香普洱”。整合资源力量,推动音乐、演艺、体育、医养、教培进社区、进小区,依托“文艺轻骑兵”小分队,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文化惠民演出。
(十四)培引旅游经营主体。持续引进国内外高品质连锁酒店、会展型酒店及民宿入驻普洱。重点围绕集体资产、优质旅游资源、低效地产和农文旅融合项目,精准对接目标企业,提高招商质效,推动资源资产有效盘活。壮大文旅企业,全力支持旅游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向集团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实力强、理念新、渠道广的优质文旅企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拓展旅游板块业务。
(十五)建设全国知名咖啡培训基地。培育“普洱咖啡师”人才品牌,接轨国际、体现在地,系统构建咖啡师职业标准、教材开发、资格认证、培训管理、赛事品牌体系,完善“3+1+1+N”产教融合人才实训体系,鼓励扶持培育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特色门店(庄园)等多元培训主体,用好人社培训经费,撬动多层次咖啡师培训市场,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多样化“普洱咖啡师”培训服务。支持旅行社和创业主体创新打造“普洱咖啡师”培训旅游产品。
(十六)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协会创新发展,扶持旅行社提升地接能力,推进“人人都是讲解员”、“金牌导游”、“住宿餐饮服务”等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工程。设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高水平提供旅游咨询、集散等配套服务。鼓励旅游包车、租车业发展,协同联动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核心要素,对接包车、公交等客运运力,构建诚信便捷的旅游出行服务体系,实现游客需求精准匹配与交通服务品质升级。强化交通场站客运秩序维护,提升网约车双合规率,严厉打击非法运营。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综合监管机制,守护普洱旅游生态。
(十七)强化行业安全管理。抓好道路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等安全工作,完善监督检查、应急处置、消防救援等工作机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指导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公共文化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五、全媒体宣传营销推广
(十八)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客源地和周边省份城市合作,通过“普洱咖啡 香遇世界”系列活动,从策略定位、内容设计、渠道拓展等维度优化文旅宣传推介,推动“咖旅融合”线路在各城市的知名度与转化率。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展会活动,增强普洱文旅吸引力。
(十九)精准宣推营销。构建“央媒+地方媒体+自媒体+文旅企业”全媒体联动的传播矩阵,常态化宣传与热点事件营销相结合、“日常声量维持+节点爆发传播”、全周期宣传体系与特色化县区活动相结合,构建新媒体平台“图文+视频+直播”的立体传播生态,开展有深度有辨识度的宣传推广,实现“人气集聚—促进消费—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
(二十)塑造文旅品牌形象。围绕“ 千年茶韵·一城咖香”、“旅居云南·康养普洱”主题IP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IP,制作辨识度高、传播力强的图文和视频宣传资料,积极参与省级对外专业推广活动,提升普洱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