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徐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商务局、发改委、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广旅局、卫健委、数据局、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统计局,人民银行徐州各支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服务消费的决策部署,根据《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商服贸函〔2025〕82号)《江苏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苏商服〔2024〕4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结合徐州实际,现制定以下措施。

一、健全基础型消费体系

(一)激发餐饮住宿消费潜能

开展“品味徐州”餐饮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推进第二十二届伏羊节举办,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美食文化品牌。鼓励餐饮企业、影院等联合推出“美食+电影”主题套餐,举办美食与电影相结合的文化活动。鼓励开展餐饮名店、名菜、名厨宣传活动,培育一批代表徐州特色的餐饮品牌。鼓励依法依规开展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酒店、客栈民宿服务。鼓励住宿业与旅游、康养、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

(二)提升家政服务消费品质

联动社区、协会举办“3.15诚信服务周”等主题活动。支持开展家政服务系列促消费活动。优先推进员工制家政企业布局社区服务网点,拓展“家政+养老”“家政+托育”融合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家政新建社区网点等家政服务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鼓励引进国内知名家政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品牌员工制家政企业。支持家政企业购买商业保险,对符合2025年江苏省家政商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按实际保费金额给予不超过50%的补助。持续深化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商务部家政信用查APP,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

(三)构建养老托育服务消费生态圈

出台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的支持政策文件,有序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新(改、扩)建52个社区长者食堂。对5000户符合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政策的常住老年人及家庭,按补贴清单内产品实际成交价格给予30%的补贴,补贴上限为每户累计15000元。支持有条件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建设医疗结合服务设施。推广医养结合机构优秀典型案例。支持参加第二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实施“蓝盾护卫健康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安全专项行动”。加强托育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化、用人单位办托等多种托育形式。继续将托育服务能力提升纳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开拓改善型消费领域

(四)丰富文娱消费场景

持续办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等重点活动,联动县(市)区,组织策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积极为演出经纪机构创建条件,拓宽引进渠道,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服务,缩短审批时限。推动演唱会、音乐节等业态健康发展。开展“家门口享非遗”活动。推动博物馆推出更多优质文化创意产品,延长开放时间。

(五)培育壮大旅游消费

持续举办乡村旅游季活动。加快推动乡村旅游环境提升改造。指导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演出+旅游”“非遗+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指导徐州乐园、方特乐园、马陵山景区和窑湾古镇等重点景区丰富夜间文旅活动。支持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档升级,支持打造沉浸式演艺等体验性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六)拓展体育服务消费空间

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鼓励各地加强旧厂房、老旧商业设施等既有建筑改造更新,植入体育消费新业态、新功能。加大城市公园、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供给。高质量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发展载体。充分放大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主场赛事影响,举办“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打造“足球+文旅”城市消费新场景。促进水上、户外、露营等时尚运动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智慧体育场馆创新项目。

(七)提升健康服务消费水平

扎实做好老年人基本公卫服务管理,加强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指导沛县、云龙区完成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800人次以上。组织老年健康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支持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诊疗和护理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

(八)优化教育和培训消费供给

组织开展全市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积极探索民办老年大学建设工作。鼓励高校向社会开放实验室,支持江苏建院、工业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第二轮“双高计划”。对徐州市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相关目录,实施阶梯性补贴标准,引导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更多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培训项目。协调推动市级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加快培训机构审批,规范培训机构行为。

(九)鼓励居住服务消费

引导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健康等领域延伸,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持续推进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所需物品和材料购置补贴申领工作。持续开展绿色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鼓励各县(市、区)学习先进地区相关经验,积极招引装配化装修龙头企业,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

(十)提升交通服务消费体验

持续落实旅客联程客票服务,加快线上智能化票务服务,便利旅客乘车。强化“两站”等客运枢纽公共交通配套衔接,加强运输服务保障。强化部门配合协作,适时调配、科学调度,做好延时服务、增投运力、加密班次等应对运输保障措施,确保畅通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支持外籍来华人员持护照和中国驾驶证等有效证件租赁汽车。

三、夯实服务消费增长动力

(十一)创新服务消费场景

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优化商业空间布局,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深入实施县域商业领跑行动三年计划。丰富“夜经济”消费供给,打造徐州“夜经济”品牌。

(十二)积极推进绿色消费

鼓励行业协会依法依规培育创建绿色餐厅。督促寄递企业建立绿色包装采购制度,开展绿色包装产品认证。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智能技术等研发推广和转化应用,加强能效水效标识管理,持续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包装物使用,提升餐饮、居住、交通、物流等领域智慧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十三)加强服务消费品牌培育

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强品牌培育、运营和保护,推广一批服务质量好、创新动能足、引领作用强的服务业品牌。推动餐饮、中医药等传统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潜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转化利用。培育一批高品质服务业“徐州精品”。

(十四)加快生活服务数字赋能

围绕人工智能、数字惠民等十大类别,开展2025年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和重点企业培育活动,指导部门板块主动衔接资源、挖掘数字场景应用,遴选一批示范性强、创新性高的场景、企业,向上争取省级创新案例,加强宣传推广,讲好场景故事。持续推动重点商户增量扩面提质,提升现金、外币兑换、移动支付和账户服务水平,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范围。

(十五)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积极争创省级服务贸易集聚区,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充分运用国家、省市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江苏国际文化贸易展览会(马来西亚)、杭州数博会等重点服务贸易促进活动。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发布贸易促进计划,组织更多企业参展推介优势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四、营造良好服务消费环境

(十六)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统筹各级有关财政资金,支持老字号传承、家政等服务消费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服务消费券。引导社会投资支持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建设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小微贷”“苏服贷”等政银合作金融产品宣传力度,缓解服务业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十七)夯实服务消费行业人才基础

发布2025年徐州市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相关目录。指导徐州市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做好2025年度养老护理专业职称评价工作。指导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核上报工作。

(十八)建立服务消费标准体系

全面落实《以标准提升推动全市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快制定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加强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领域标准研究。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积极参加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活动。

(十九)优化服务消费发展环境

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发挥典型案例警示震慑作用,引导规范市场经营主体自觉守法,推动形成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畅通消费维权投诉举报渠道,对相关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置。强化对经营主体相关信用信息归集与公示。持续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申报省质量信用等级认定宣传力度,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江苏省品牌提升行动公益培训暨徐州市质量品牌创建宣贯活动。

(二十)做好服务消费统计监测

落实国家、省统计局服务消费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服务消费数据收集、监测、分析,做好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

徐州市商务局              

徐州市发改委  

      徐州市教育局  

       徐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徐州市民政局              

徐州市财政局

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徐州市交通运输局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徐州市数据局

  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徐州市体育局

     

徐州市统计局          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分行  

                                2025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