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开征求对《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
意见建议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工作,着力构建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新生态,我委牵头起草了《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5年8月15日前实名反馈区经济信息委。
征求意见时间:2025年8月7日—2025年8月15日
征求意见方式:
1.通过政府网站在线征集填写意见;
2.来电、来信方式。
联系人:向玲;联系电话:023-58520168;
通讯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江南大道2号633室。
附件:1.《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
2.《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起草说明
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8月7日
附件1
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紧扣“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确保万州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万州区“3233”现代制造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健全完善产融合作长效机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逐步形成业态多类、门类规范、互动高效、优势明显的产融合作态势。通过三年持续推进,基本建成与产业生态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万州新型工业化发展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全周期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力争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5%。工业投资总量突破33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占比达到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120家,瞪羚企业累计10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34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2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达90亿元。万州承载西部金融中心重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现代制造业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助推加快建成重庆市重要城市副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丰富产业融资多元化渠道
1.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2151”龙头企业、优质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等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引导银行对工业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授信额度、还款方式创新、利率优惠、担保方式创新、抵质押方式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小微企业贷款到期接续支持,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2.拓展债券市场融资规模。鼓励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通过公开发放债权,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增强主体培育。支持优质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永续债、金融债、专项债,筹集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市场主体发展和项目建设。(责任单位:人行万州分行,区政府办公室,万州金融监管分局)
3.支持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动态储配工业上市培育企业,加大对企业上市精准帮扶和辅导培训力度,梯次推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争取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分公司,拓宽股权投资范围,参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投资。(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经济信息委,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
4.切实发挥基金引导作用。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招投引作用,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工业主导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采用战略性项目直投和市场化子基金等方式,加大基金资源对工业企业的投资力度。(责任单位:万州经开区财务局,区政府办公室、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万州金融监管分局)
5.加强保险资金有效运用。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通过债券、股权、不动产等投资形式参与企业项目推介和对接。探索“保险+信贷”等模式,发挥保险增信作用,加大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提升融资额度。(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人行万州分行)
(二)强化金融服务供给支持
6.促进融资途径的综合运用。争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用好“渝科融”“渝绿融”“渝民融”货币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企业、绿色主体及绿色转型活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信贷资金。鼓励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组合应用,积极开展联合授信、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深化“整园授信”融资服务,保持对工业企业的合理授信规模。(责任单位: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区政府办公室)
7.迭代升级金融产品服务。围绕市级金融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迭代升级“技改专项贷”等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工业特点,推动生产设备、订单抵质押等融资服务创新,创新“技改专项贷”“订单贷”等产品,积极推广政府增信融资、“亩均贷”。针对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升规培育、产业链协同等场景应用,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及服务。(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
8.保障绿色转型金融多元发展。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万州区转型金融走深走实。通过加大银行机构绿色金融年度考核比重,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实施差异化政策。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持续完善“1+N”绿色转型金融示范体系,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研发推广“碳汇贷”等产品,加大绿色制造领域信贷投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人行万州分行,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万州金融监管分局)
9.推进产业链金融稳定发展。鼓励银行聚焦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医药化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核心企业或链主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及技术难题,探索应收账款确权模式创新,积极开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拓展金融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覆盖深度,提高工业产业链整体融资质效。(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区经济信息委,万州经开区经济运行局)
(三)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水平
10.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摸清企业需求,按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宣传金融惠企政策,通过融资洽谈、政策解读、专项对接等多种方式,促进银企信息畅通,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协调解决融资中的问题。(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人行万州分行,万州经开区经济运行局,各镇乡街道)
11.开展精准金融服务。面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组织举办“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等融资对接活动,推动融资需求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政府办公室、万州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万州分行)
12.强化融资配套支持政策。落实各级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标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融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扶持力度。支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构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关系,优化整合政府、企业和金融资源,根据贷款规模结构、融资成本、综合评价等对区内的贡献,统筹调度政府性存款资源,实现合作共赢、长远发展的产业和金融合作。(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
(四)建立产融合作工作机制
13.深化政银企信息沟通机制。依托“重庆产融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渝企金服)”“企业码上服务”“万州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长江渝融通”线上平台,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类型,分类推送金融产品服务给专精特新企业、“亩均论英雄”AB类企业、优质制造业企业等融资需求主体。加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间信息共享,通过“面对面”恳谈会及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线下沟通机制,保障政企交流对接常态化。(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人行万州分行,万州经开区经济运行局,各镇乡街道)
14.优化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用好“普惠金融资金池”、政府“增信贷”风险分担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服务薄弱领域,发挥好政府性担保体系的风险分担作用。加强融资额度保障,向企业提供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增信,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扩大生产,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增强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协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万州金融监管分局、人行万州分行)
15.构建产业融合协同机制。以产业场景为轴心,把政府政策、银行信贷、股权债券、保险保障、担保增信和企业需求串成一条闭环价值链,通过横向打通部门壁垒、纵向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产融生态圈,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与产业发展倍增效应。(责任单位:人行万州分行,区经济信息委、区政府办公室,万州区金融监管分局)
三、组织保障
成立万州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分管工业和信息化的副区长任召集人,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万州经开区经济运行局、万州经开区财务局、人行万州分行、万州金融监管分局、各驻万金融机构为万州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产融试点工作的综合统筹和协调推进。编制工作计划,分解细化任务,完善沟通对接机制,形成全区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充分调动试点任务承担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2
《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工作,着力构建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新生态,我委牵头起草了《万州区深化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起草过程
按照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有关工作要求,我委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经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并吸纳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实施方案》。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含“丰富产业融资多元化渠道”“强化金融服务供给支持”“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水平”“建立产融合作工作机制”等4个部分共15条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