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深化校地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以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为例
近年来,日照市聚焦创新资源不够丰富的短板,探索积极走出去与高校院所合作,全力支持高校院所在日照设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招引优质资源,拓宽转化路径。以与山东大学合作为例,经历了由部分山大教授与日照企业多年“一对一”单点合作到共建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由点及线”赋能日照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再到将研究院升级为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逐步形成对全市十二条重点产业链的全覆盖,从而“扩线成面”构建全面合作生态圈,以“山大系”优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日照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是培育“N个科研小分队”,集聚成果转化人才智力。实行“一企一策一平台一团队”服务模式,构建“科研小分队”运行机制,面向日照产业需求,遴选招引团队来日照发展,并根据团队需求提供科研场地,支持筹建研究中心,推动团队与日照企业“一对一”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完善差异化支持和退出机制,按年度对各入选团队服务企业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动态调整,确保服务质效。目前,已引进培育院士团队5个、国家级人才团队10个、省级人才团队22个。今年以来,各团队与企业达成合作36项,带动新增研发投入23207万元。
二是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群”,夯实成果转化核心载体。以研究院为主阵地,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10个省市平台,正在谋划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在济南共建日照(济南)协同创新中心,异地孵化优质成果,成熟后到日照转化落地。在此基础上,沿着“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两条路径,一方面,沿链布局产业创新平台。聚焦日照市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推动研究院建成高端装备中心、生物医药中心、柔性电子中心等21个研发中心,以及日照港研究院、海大机器人工程中心等30个校企研究中心,加快成果在日照转化应用。目前,已收集企业技术难题89项,匹配攻关团队31个,转化科技成果33项,技术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另一方面,与龙头骨干企业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先后与迈尔医疗、海汇集团、沪鸽口腔等企业共建1家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策源作用,近三年联合企业承接省重点研发计划8项,先后协助日照钢铁集团、山东钢铁日照公司获2023年度、2024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是构建“六维服务生态圈”,赋能成果转化高效推进。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日照高新区、市财金集团、日照银行及研究院联合实施“六维服务”,共同宣政策、解难题、筛成果、设基金、促创业、引人才。宣政策是指梳理现行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为各类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政策解读,服务政策应享尽享,已累计为23名创业老师或待创业老师提供政策解读服务72次,参与市级政策解读工作13次。解难题是指协同科技部门开展“科技走基层、创新下午茶”活动,上门为科技企业把脉问诊,出具创新解决方案。筛成果是指结合日照市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为山东大学重点学院、实验室配备技术经理人,及时发掘培育适合日照的优质项目,目前已储备优质成果31个。设基金是指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研究院培育、筛选的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支持,助力项目更快孵化落地,目前已服务项目(成果)24项,孵化阿米精控等高成长性企业7家。促创业是指举办山东大学博士(校友)创业大赛,创新“以赛代评”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携技术来日照创业,目前已有3个项目成功落地日照,5个项目正在洽谈。引人才是指实施“新日照人”工程,坚持按产业链匹配人才,联动山东大学优势学科,通过“人才飞地+本土孵化”,成功引进高级职称人才68人,硕士以上人才1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