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重点工作序号具体工作任务分管领导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实施计划落实情况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功能区)1.完善工业经济分析研判和运行调度机制,紧盯企业新增订单、产能利用率、用工用电等关键指标,针对龙头企业、腰部企业、小微企业特点,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稳生产拓市场。2.通过电商+制造、产业链协同政策和上下游对接,助力企业打品牌、抢订单、扩销路。3.对国企投资新引进企业,专人跟进企业投产上规纳统全流程服务指导,确保项目竣工后最短时限内实现上规作出产值增量贡献。1.今年1-8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345.14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92.0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6。2.紧盯企业新增订单、产能利用率、用工用电等关键指标,对大中小企业实施精准服务。其中,1-8月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8.89%,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1。3.打造“电商+制造”出海新模式,积极举办企业产品出海系列对接会。联合市商务局开展“珠海内外贸服务制造业企业供需对接直通车及企业出海交流会”。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2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加速向“2000亿”规模迈进,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2个产业年内突破“1000亿”规模,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产业加速迈向“1000亿”规模,医药及器械、集成电路2个产业加速迈向“500亿”规模、争取年内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光电技术、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再打造一批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链条,推动现代产业成链成群。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功能区)1.2025年底前修订《珠海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出台链长制综合评价体系,细化任务举措,明确分工职责,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2.按照《珠海市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认定为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培育及扶持力度,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落实市级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征集入库一批集成电路项目,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4.围绕电子信息领域、集成电路等领域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会,促进上下游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5.支持家电企业申报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推动产业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6.搭建院企对接平台,筹备“百企百院粤医行”活动,组织省内重点医疗机构调研我市医药和器械企业,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1.2025年3月13日印发《珠海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和管理参考指引》,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发展。2.重点产业发展态势向好,2025年1-8月,“4+3”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06.57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83%。3.开展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工作,今年我市共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包括香洲区智能检测及制造设备产业集群、香洲区高端芯片产业集群、金湾区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集群、斗门区富山工业园PCB特色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排名第3。4.组织开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领域上下游供需对接会7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活动3场,印制电路板、终端领域企业家座谈会2场,助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5.2025年4月,举办百企百院粤医行”活动,组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近30家医疗机构代表走进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医工融合、促进双向赋能。
33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全年产值超百亿企业达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100家。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功能区)1.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制定《珠海市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方案》,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实现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质倍增。2.积极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规范发展,落实小升规政策激励,对“新升规”的工业企业,给予升规奖励,壮大培育主体。3.加强政策辅导,做好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升规纳统的辅导服务工作。1.2025年4月2日,印发实施《珠海市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方案》。2.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来珠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辅导培训,200余家中小企业代表参加。积极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申报工作,提前把关企业申报材料,提高企业申报通过率。3.积极培育单项冠军企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和复核评价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我市单项冠军企业申报和复核工作,目前工信部尚未公布结果。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34提速建设“云上智城”,以珠海城市和产业场景为基础,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支撑,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消费终端、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云上智城建设管理局各区(功能区)1.出台实施《珠海市推进“云上智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场景创新“三新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2.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推动各区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算力规模达到10000P。3.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长制”,推动出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4.强化数据要素支撑,推动数据立法,提升高质量数据供给。5.推进“云上智城”场景对接,定期召开人工智能+对接活动,举办云上智城产业大会,加强“云上智城”宣传力度。1.2025年4月12日正式印发《珠海市推进“云上智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2.云上智城公司正推进400P国产算力建设,与无问芯穹合作升级算力互联服务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算力资源调度体系。配合市政数局开展算力窗口指导项目推荐。3.2025年5月23日印发《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优质企业和产品、开展应用场景创新等方面支持机器人研发创新。4.5月28日,我市成功举办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珠海专场)暨珠海云上智城产业发展大会。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智能机器人关键部件创新中心和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揭牌。
35部署全域北斗时空底座,深化全域全时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成立推进北斗规模应用领导小组,出台北斗规模应用工作方案,基于云上智城数字底座部署全域北斗时空底座。1.已成立珠海市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工作专班。正式印发《珠海市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工作方案(2025—2026年)》。2.2025年5月28日,千寻位置公司在珠海云上智城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珠海全域北斗时空智能数字底座。3.6月4日上午,我局分管领导、千寻位置公司有关负责人赴市海洋发展局开展加装北斗定位终端工作专项对接,双方就北斗时空底座能力、海洋领域北斗定位终端应用以及我市海洋渔船加装北斗定位终端工作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市海洋发展局有关科室、区有关部门将加快推动北斗技术在海洋渔船应用,我局将加强沟通协调,协助推动海洋领域北斗应用落地。
36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部分和核心零部件,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功能区)市科技创新局市投资服务署1.加强与北理工、中大等高校合作,搭建对接平台,推动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2.引导现有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转向人机交互、人机共融的通用机器人赛道,支持申报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3.挖掘应用场景。加快对接场景、技术、服务,推动机器人拓展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1.2025年3月12日,组织智元机器人与制造业企业的对接会,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行业中的规模化应用。2.推动成立珠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围绕供应链落地和场景应用创新,落地智慧安防、智慧康养、“科技+新一代好房子”等关键场景的应用方案。3.2025年3月28日,组织召开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北理工及格力智能装备等7家企业参会,就推动成立产业联盟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4.5月28日,我市举办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珠海专场)暨珠海云上智城产业发展大会,大会发布了瑞和康康复机器人应用场景等新产品新服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2推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动8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转型资金项目申报工作,落实政策支持。开展企业数字化水平现场评测,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省市相关政策,推动8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印发实施《珠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珠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珠工信〔2025〕28号),遴选格力电器、知业科技等12家数字化牵引单位,共同为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目前,已遴选并发布4批数字化转型供给产品清单,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809个。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助开展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下发评测工作指南,同时,组织召开“以评促转·数智赋能”评测专题培训会。落实《珠海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1-2025)》,综合运用省市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上云上平台、专精特新等政策,已累计推进1135家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3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争取在香洲、金湾新设2个省产业园区。苏虎张会洋刘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经开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加强集聚区招商力度,争取在集聚区落户一批重大项目。2.继续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滚动更新2025年度工业园区重点配套项目计划。3.完成我市开发区(园区)优化整合工作,积极争取创建珠海香洲省产业园区、珠海金湾省产业园区。香洲区:第一季度:1.编制省产业园申报材料按程序报送;与省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跟进申报进展。 2.构建“1+6+X”产业体系建设内容及责任分工,制定产业链招商工作计划;建设好海洋产业展览馆,为促进海洋经济集聚打造优质宣传平台。 3.加快推进三溪科创城南福路人行天桥等12个项目前期报建工作;按期推进保税区联峰路等4条道路主体建设,推进军前路、滨河路主体施工。第二季度:1.对标先进,谋划省产业园建设工作。 2.争取承办“创客广东”珠海地市赛,重点挖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优质创新项目,充实产业培育库;谋划南海海洋立体感知系统项目,积极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完成项目审批及动工审核。 3.推动横琴第三通道、三溪光电产业园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按期推进保税区联峰路、军前路、滨河路等6条道路主体建设,推进民兴路南段主体施工。第三季度:1.谋划省产业园考核有关工作。 2.筹备第四届制造业供需对接活动,扩大本地企业朋友圈,依托链主企业索引上下游企业;推动相关企业入驻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壮大园区规模。 3.推动南屏园区跨线桥工程建成通车;完成三溪科创城科健路等4条道路施工并实现通车,动工建设储能项目和一期路网接驳工程,完成公交总站和邻里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洪湾东排洪工程,按期推进保税区联峰路、军前路、民兴路等7条道路主体建设。第四季度:1.做好省产业园建设工作总结。 2.推进哈尔滨工程大学与珠海市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哈工程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精尖领域迈进,打造高技术产业园。 3.完成三溪科创城志云路道路施工并实现通车,力推南福路人行天桥等9个项目动工建设;推进保税区联峰路等4条道路主体完成60%、军前路主体完成50%、民兴路南段主体完成40%、滨河路主体完成50%。金湾区:第一季度:根据园区发展和企业所需,会同相关部门梳理大型产业集聚区园区配套项目情况表,每月及时更新园区配套项目进度;加快推动省产业园区申报工作,完成园区优化整合相关工作,梳理编制省产业园区申报材料。第二季度: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完善提升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园区生产生活配套短板;全力跟进省产业园区申报相关工作,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确保申报材料符合相关要求。第三季度:持续跟进、收集配套项目建设进展,对大型产业集聚区各配套项目牵头责任单位年度计划投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及时督促项目进度滞后单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前准备省产业园区考核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对省产业园区相关指标提前进行研判分析。第四季度:围绕全年计划投资目标加快项目建设,对年内大型产业集聚区配套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提前谋划下一年度配套项目;全力提升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对相关经济指标梳理汇总,总结分析省产业园区全年发展情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集聚区2025年1-7月新签约工业项目115个,其中计划投资超1亿元工业项目64个,新投产工业项目46个,其中计划投资超1亿元工业项目26个。 2.2025年安排全市新建、续建园区重点配套建设项目177个,计划总投资546亿元,其中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73.7亿元,2025年1-8月实际完成投资51.82亿元,完成投资进度的70.30%。3.配合市发展改革局编制我市开发区(园区)优化整合相关工作方案并上报省,方案包括创建珠海香洲省产业园区、珠海金湾省产业园区,目前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同意我市新设2个省产业园区。香洲区:1.按计划推进省产业园申报工作,以“一体两翼”为架构,整合三溪片区、南湾片区产业基础,编制申报材料,目前已由市政府报送至省发改委审核。 2.已构建“1+6+X”产业体系,并制定了产业链招商计划。成功召开香洲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香洲区投资环境推介大会,邀请57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服务企业增资扩产。 3.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展厅,目前已完成展厅基础装修。已全面梳理辖区海洋经济相关企业的亮点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纳入展厅展示,擦亮香洲区海洋经济发展名片。 4.按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中,三溪南福路人行天桥建设工程、香洲大道东侧南溪河辅道桥建设工程等7个项目已取得设计方案批复;三溪科创城一期路网接驳工程、三溪科创小镇沥溪停车场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2个项目已取得可研方案批复;三溪科创城储能项目、沥溪填埋场生态修复试点等3个项目正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保税区联峰路等4条道路主体建设已完成10%;军前路已基本完成清表工作;滨河路已开展场地平整。金湾区:全力补齐园区生产生活配套短板,梳理形成2025年金湾区工业园区配套项目情况表,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2025年一季度完成投资5.96亿元,其中大型产业集聚区园区配套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梳理珠海金湾产业园区优化整合相关材料,并按时报送上级部门。
六、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工业投资提速扩量。63实施工业投资稳增长行动计划,加快推进454个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跟进新签约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工业总投资超500亿元,力争未来3年工业投资每年增长10%以上。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功能区)市投资服务署1.一是牵头起草并印发《推动珠海市工业投资稳增长行动计划(2025—2027)》《建立2025年珠海市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挂点联系机制》,从招商力度、服务机制、财政支持力度及纳统指导等方面加强对项目的全方位跟进,为实现全年的投资目标奠定基础。二是推动51个制造业项目第一季度动工建设并入库纳统。2.建立一套项目落地标准化服务流程。加快印发实施推动重大项目快落地服务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流程,通过对项目从签约拿地至建设投产期间的审批备案事项进行规则再造、流程优化、用时压减,全面实施预先介入指导、上门问需服务、发起联合审批等超常规高效率服务举措,大力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3.持续跟进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动态更新台账,实施“一线工作法”,对项目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采取工作专班集中式和成员单位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实施,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建议。4.梳理全年的在建项目及新项目落地建设等情况并通报各区及相关部门,督导持续加力,推进建设。1.印发实施《推动珠海市工业投资稳增长行动计划(2025—2027)》《建立2025年珠海市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挂点联系机制》《珠海市推动工业领域重大项目快落地服务工作指引》等文件,从规划保障、土地供给、审批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构建更为高效便捷的工业项目审批和管理服务体系,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2.2025年1-8月,已推动工业项目入库数220个,计划总投资378.45亿元。3.联合各区、市发改、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多措并举助推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落实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入库倒排工期工作机制,建立了倒排工期重点项目台账,包括奕源、景旺电路、徕芬智造、方正F8等33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13.39亿元,预计年内释放投资48.39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3个重点项目开工入库纳统。4.局领导多次带队赴重点企业和项目调研,如烽火海洋、金发生物、格力电器(珠海金湾)、徕芬科技、奕源项目、方正、景旺等,了解项目推进情况、科学谋划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就项目纳统、前期谋划和备案、各级扶持政策、存在问题、卡点堵点等进行指导和协调。
64深入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能增量、提质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四大行动,推动新谋划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不少于1000家次、年内完成不少于300家次,力争全年技改投资超200亿元。苏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功能区)1.一是积极落实上级技改资金扶持政策,兑现2025年省级企业技术改造奖补资金及2024年市技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增资扩产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谋划储备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再贷款项目,跟进国家和省的申报安排,持续抓好再发动的申报工作。2.一是牵头组织实施省级技术改造资金及市级技术改造资金的申报,计划组织不少于三场政策申报解读会,争取加大对企业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缓解企业投融资压力,进一步提振企业投资发展信心。二是建立技改投资项目库,对投资量较多、影响力较大的重点技改项目,持续关注,跟踪服务。3.组织开展产业链合作创新的政策申报。鼓励企业开展产业链合作创新采购,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对参与产业链合作创新采购的需方企业给予相应奖励。4.对全年技改投资项目及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及挑战,谋划下一年工作计划等,持续助力技改投资的增长。1.2024年市技改资金已于2025年1月全部下达至企业,2025年省级企业技术改造奖补资金已于3月底下达至企业。2.今年以来,我市共计22个项目获3.45亿元超长期国债支持;15个专项再贷款项目获工信部审核通过,其中6个项目获银行授信21.87亿元(已落地10.96亿元);68个项目拟申报省级技改资金(已推荐)。3.2025年1-8月份,技改投资额完成121.52亿元,同比增长5%。4.组织开展省级技术改造项目评审工作,用好上级支持政策,积极争取省级技改资金支持。目前已推荐68个项目申报省级技改资金;80个项目拟入库市级技改。5.1-8月份,全市实施技术改造企业家数2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