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科技科协界:

  贵团体在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1023号提案《关于在风险投资领域给国资“松绑”,助力区内未来产业发展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非常感谢您们对滨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出的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区产业基金基本情况

  多年来,区产业基金持续建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层次分明的基金矩阵,以“主力基金+满天繁星”的运作策略,服务于我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针对早期项目、人才项目,以5050专项基金为代表,聚焦投早投小;针对成长期的项目,具有多个行业主题基金,围绕产业链开展投资;针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以集成电路产业升级基金、医疗并购基金为代表,围绕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并 购重组投资。截至2025年6月末,高新金投集团累计参股合作基金55只,基金总规模近550亿元,认缴出资超100亿元;累计股权直投项目59个,投资金额58亿元。

  二、区产业基金机制优化情况

  (一)优化基金期限结构

  增加投资基金存续期符合“投早、投小、投硬核”的特点,与我区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根据《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创新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杭高新2022[8]号),基金存续期一般设置为7年,对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生命周期较长的前沿产业,可设置为10年,体现了尊重规律、长期培育的政策导向。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科技成果转化,我区目前区产业基金自主管理设立的基金的投资期限大部分为5+5+2(投资期5年,退出期5年,2年可延长期),期限较市场化管理的合作子基金已进行适当延长,旨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为充裕的成长空间,初步展现了政府引导基金“耐心资本”的属性。

  (二)构建多维考核体系

  我区着眼于推动国有资本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初步建立了涵盖质量效益、功能任务、综合发展等多个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目前对滨江国资的考核主要经营指标考核为主,整体以经营指标考核为导向。该体系在强调资本保值增值、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引导基金投向符合区域产业规划的重点领域。目前,如何科学量化投资带来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类指标权重相对偏低等问题仍需深化探索。

  (三)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滨江区始终高度重视创投领域规律特点,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引导区属国资平台建立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尊重市场规则的考核激励与容错纠错体系。为从制度层面破除“不敢投、怕追责”的机制障碍,我区于2023年12月率先由区国资办制定出台《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区国资〔2023〕3号),旨在全区范围内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和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2024年8月7日杭州高新区(滨江)产业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高新区(滨江)“5050”计划人才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滨基金办〔2024〕5号)中第十八条明确5050基金投资失败容忍率按70%执行,且不以单一项目盈亏作为考核评价依据。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区在构建科学规范、导向清晰的产业基金容错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为基金秉持长期主义、坚持专业判断、大胆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有效激发了国有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延长投资期限

  为更契合硬科技产业研发周期长、成长培育慢的客观规律,坚定扮演“耐心资本”角色,下一步,区产业基金将探索根据基金的不同规模、投资策略及重点投向(如早期、成长期等),研究制定差异化的存续期限方案,重点考虑将投资退出期合理延长至8-10年,丰富退出渠道与让利模式,激励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本共同进行长期投资,陪伴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二)持续巩固容错机制

  持续巩固和深化容错纠错机制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已出台的容错率和考核办法,确保政策真正落地生效,解除国资投资团队的后顾之忧,鼓励其大胆创新、积极履职。二是持续完善产业基金的制度体系,探索对不同阶段、不同定位的基金设置差异化的容亏率和考核重点,引导基金投向更早期的创新项目。三是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基金在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贡献,牢筑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真正支持担当、宽容失败。

  (三)拓展多元筹资渠道

  为保障基金长期稳定运作,我区将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主动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先进地区国资运营经验,探索除财政投入和发债外的多元化融资路径,积极对接保险资金、国家级大基金、省市引导母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争取引入更多优质资本。同时,联动科技保险机构,重点针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项目,共同探索设计科技成果转化险等创新金融产品,分散研发风险,构建“财政+金融+保险”协同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后续,区产业基金将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优化基金期限管理,匹配产业长期发展需求,持续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国资投资活力,构建风险共担新格局,引导资本更加聚焦实体、服务创新,助力区内未来产业发展。

  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杭州市滨江区财政局 

杭州高新金投集团有限公司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