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世荣委员:

您在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新区(滨江)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已转交我局牵头办理,衷心感谢您对我区新质生产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宝贵建议,经与区经信局、科技局、高新科创集团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推进情况

1.构建“1+5+N”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 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深化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我区提出培育“优势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未来产业为方向”梯次发展的“1+5+N”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动智能物联产业技术迭代、应用拓展和能级跃升,发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计算、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绿色能源产业,取得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增一批优质龙头企业,集群优势更加凸显,形成“5”个引领型产业;耐心培育未来网络、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零磁医疗装备和新型储能等产业,劣势短板加快补齐,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培育形成“N”个潜力型产业。

2.构建“1+2+6+N”科创平台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区委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精准把握当前智能物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并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布局规划低空经济、量子传感等产业赛道,构建了“1+2+6+N”科创平台体系,布局和培育了一系列功能各异、定位不同、错位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为推动各科创平台高质量和差异化发展,一体贯通“年度任务-资金保障-绩效评估”。年度任务的设定兼顾协议任务和实际情况。以“绩效导向、高效配置”为核心,深化实施科创平台经费及绩效评估改革,形成“基础保底+绩效激励+任务保障”资金保障体系,分类制定科创平台绩效评估方案,实现“基础保底保生存、绩效激励促发展、任务保障激突破”,推动科创平台间形成“比拼赶超”的赛马氛围,进一步激发科创平台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落地。

3.支持科创平台聚力攻坚,加快产出标志性成果

今年以来,科创平台新申报各级纵向科研课题1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3项;新增授权1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6项;产出标志性成果17项,攻关了一批核心技术。比如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夏热冬冷地区园区综合供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多场景融合的光伏系统智能运维与提效技术”入选浙江国企“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区块链研究院综合安全网关、服务器密码机2项产品获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北航杭研院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高级威胁感知与积极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城院滨创中心的“水下管缆智能机器人自主巡检与运维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二等奖。浙大滨江研究院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已在省内26个地区推广应用,服务覆盖1000万+人群。极弱磁大科学装置,通过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孵化,诞下第一颗“金蛋”,揭牌成立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零磁医疗装备产业化进入加速阶段。

举办活动方面,区创新平台聚焦智能物联、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需求,举办学术沙龙活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并参与中美科研网络合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4场,吸引2500余人参加。如浙工大智研院开展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交叉学科战略研讨会,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研究院开展“智启新程·共筑安全未来”安泉数智技术赋能峰会等。

4.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深入贯彻省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企业梯队培育工作。坚持“全域大孵化器”理念,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孵化链条,迭代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孵化和加速载体,打造创新孵化生态高地。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区共拥有市级以上孵化器10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8家,均列全省第一。抓好创新中坚国高企培育,坚持早谋划、早发现、早培训、早辅导、早介入“五早”的高企培育机制,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国高企申报实操培训会14期,累计服务参会企业700余家。

5.持续优化产业基金矩阵布局,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合作基金方面,加快“一谷一基金”投资运作,完成零磁成果转化基金首个项目零磁医疗设备5000万元交割;助推数谷基金签约落地中国数谷大厦并完成合伙协议定稿,视谷基金累计交割项目11个,投资金额超6亿元,全力支持“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助力技术策源力提升。同时在2025年第一批遴选公告中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产业投资基金和知识产权基金各1只,并按照投资能力、历史业绩、市场口碑等维度综合考评选拔出优质基金管理人。实施产业基金赋能创新引领、产业攀高、招商变革行动,持续优化产业基金矩阵布局,加强基金以投促招作用,提高对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产学研合作,塑造创新引领发展新优势

推动科创平台赋能产业领域再聚焦,加快推进“一个创新平台支撑一个产业赛道、建设一个孵化载体、组建一支人才队伍”。推动科创平台争创国家、省级创新平台载体,支持科创平台争取央地协同、省地协同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以培育“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为目标,加快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全力支持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进一步明晰交叉研究平台定位,围绕大科学装置布局中试验证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嫁接省市资源,加快布局量子产业赛道,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步伐。推进国家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全力突破零磁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零磁医学产业集群。

2.推动企业创新深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进一步壮大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推动各级研发载体申报与认定的发动工作,进一步挖掘符合条件的候选企业,提前谋划省市创新载体的培训辅导工作。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占领技术高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做好培训辅导等相关工作。

3.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持续探索成果转化路径

加快制定平台类“揭榜挂帅”项目实施细则,做好需求凝练工作,通过发榜、揭榜等形式,构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解题、市场评价”科技创新模式。加快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开展建设意向摸排工作,支持科技成果试验和转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与实际产业需求的对接和转化。依托“滨创服”线上服务平台,通过数据要素链通科技、资本、人才等科创要素,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数字科创线上服务生态体系,拟举办“滨创服”2025年系列活动“AI+芯片”专场。深化“创新积分”“滨创服”、创新券等工具应用,持续强化保险公司、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合作,面向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企业推出研发类科技保险、科技成果转化保险等险种,为科技企业提供特色化金融支持,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杭州市滨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杭州市滨江区科学技术局

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2025年9月16日